序号 | 姓名 | 入学时间 | 指导教师 | 论文题目 | 毕业时间 |
1 | 郭大龙 | 1997年9月 | 罗正荣 | 吲哚丁酸对甜柿试管苗生根的影响 | 2001年6月 |
2 | 刘柏玲 | 1997年9月 | 罗正荣 | 几种生长素对树莓组织培养苗生根的影响 | 2001年6月 |
3 | 梅新 | 1997年9月 | 罗正荣 | 柿品种‘禅寺丸’减数分裂和花粉形成过程的研究 | 2001年6月 |
4 | 张国林 | 1997年9月 | 罗正荣 | CPPU在柿茎尖离体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| 2001年6月 |
5 | 冯峰 | 1998年9月 | 罗正荣 | 柿品种‘禅寺丸’花粉液氮保存的初步研究 | 2002年6月 |
6 | 李全义 | 1998年9月 | 罗正荣 | 若干柿种质花粉生活力及花粉直径分布研究 | 2002年6月 |
7 | 刘高平 | 1998年9月 | 罗正荣 | 甜柿‘阳丰’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| 2002年6月 |
8 | 刘林鹭 | 1998年9月 | 罗正荣 | 影响大樱桃矮化砧木试管苗移栽成活因素的研究 | 2002年6月 |
9 | 王义 | 1998年9月 | 罗正荣 | 柿品种‘禅寺丸’花粉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 | 2002年6月 |
10 | 韩明岭 | 1999年9月 | 罗正荣 | ‘千禧’一品红离体快繁技术研究 | 2003年6月 |
11 | 胡伟 | 1999年9月 | 罗正荣 | 甜柿2n花粉的鉴定及其离体萌发率的研究 | 2003年6月 |
12 | 倪玲 | 1999年9月 | 罗正荣 | 部分柿属植物试管苗继代保存过程中染色体倍性变异 | 2003年6月 |
13 | 易庆平 | 1999年9月 | 罗正荣 | 部分甜柿品种的RAPD鉴定和遗传关系研究 | 2003年6月 |
14 | 周德振 | 1999年9月 | 罗正荣 | 温度和基质对‘阳丰’甜柿试管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 | 2003年6月 |
15 | 郝玉焕 | 2000年9月 | 罗正荣 | 湘西甜柿的起源研究 | 2004年6月 |
16 | 彭璐 | 2000年9月 | 罗正荣 | “丰香”草莓脱毒苗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| 2004年6月 |
17 | 裴忺 | 2000年9月 | 罗正荣 | 部分中国柿种质2n花粉的鉴定及其生活力检测 | 2004年6月 |
18 | 程序 | 2001年9月 | 罗正荣 | 利用RAPD技术研究柿品种的鉴定及亲缘关系的探索 | 2005年6月 |
19 | 张海庆 | 2001年9月 | 罗正荣 | 应用IRAP和REMAP分子技术研究部分柿基因型的亲缘关系 | 2005年6月 |
20 | 周海生 | 2001年9月 | 罗正荣 | 应用ISSR技术研究部分柿属植物种间及种下的遗传关系 | 2005年6月 |
21 | 胡燕 | 2002年9月 | 罗正荣 | 部分雄性柿种质花粉类型和授粉亲和力检测 | 2006年6月 |
22 | 毛华荣 | 2002年9月 | 罗正荣 | 利用RAPD和SSR技术鉴别部分疑问柿品种 | 2006年6月 |
23 | 刘恺 | 2003年9月 | 罗正荣 | 部分柿休眠芽茎尖的改良滴冻法超低温保存研究 | 2007年6月 |
24 | 罗纯 | 2003年9月 | 罗正荣 | 部分未知苹果属植物的形态学和SSR鉴定 | 2007年6月 |
25 | 宿福园 | 2003年9月 | 罗正荣 | 部分柿属植物种间亲缘关系的IRAP分析 | 2007年6月 |
26 | 孙源蔚 | 2003年9月 | 罗正荣 | ‘磨盘柿’ב罗田甜柿’胚抢救培养后代的RAPD和SSR分析 | 2007年6月 |
27 | 唐瑜娟 | 2003年9月 | 罗正荣 | 不同贮藏温度条件下黄花梨花粉生活力的研究 | 2007年6月 |
28 | 曹瑞明 | 2004年9月 | 罗正荣 | 利用ISSR技术探讨部分柿雄性种质间的亲缘关系 | 2008年6月 |
29 | 胡倩妮 | 2004年9月 | 罗正荣 | 柿逆转录转座子引物在果树作物中的通用性验证 | 2008年6月 |
30 | 张梦思 | 2004年9月 | 罗正荣 | 柿属植物ISTR分子标记体系的建立及亲缘关系分析 | 2008年6月 |
31 | 杜勇 | 2005年9月 | 张青林 | 柿单性结实及无融合生殖特性RAPD鉴定 | 2009年6月 |
32 | 闵婷 | 2005年9月 | 罗正荣 | 应用IRAP分子标记技术鉴定部分柿属疑问株 | 2009年6月 |
33 | 肖菲 | 2005年9月 | 罗正荣 | 中国特产完全雄性柿的鉴定及其应用价值研究 | 2009年6月 |
34 | 张凡 | 2005年9月 | 罗正荣 | 柿属植物EST-SSR标记的开发 | 2009年6月 |
35 | 付玉琳 | 2006年9月 | 张青林 | 部分柿雄性种质倍性鉴定 | 2010年6月 |
36 | 李继超 | 2006年9月 | 张青林 | 利用细胞色素P450分析部分柿属植物的亲缘关系 | 2010年6月 |
37 | 吴迪 | 2006年9月 | 张青林 | 柿属植物TRAP(Target Region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)标记的开发 | 2010年6月 |
38 | 吴静 | 2006年9月 | 张青林 | 小量CTAB法提取杮属植物DNA | 2010年6月 |
39 | 阿依努尔·克然木 | 2007年9月 | 张青林 | 柿雄性种质F1代创制及其SSR鉴定 | 2011年6月 |
40 | 阿卜杜萨拉木·排尔哈提 | 2007年9月 | 张青林 | 柿属雄性种质花粉生物学特性研究 | 2011年6月 |
41 | 吴明明 | 2007年9月 | 张青林 | 利用SEM对柿属雄性种质花粉形态学观察 | 2011年6月 |
42 | 袁晓玲 | 2007年9月 | 张青林 | 部份柿属雄性种质ISSR分析 | 2011年6月 |
43 | 陈禄 | 2008年9月 | 张青林 | 柿雄性种质花粉生物学及其系统学地位初探 | 2012年6月 |
44 | 杜嘉斌 | 2008年9月 | 张青林 | 利用柿完全雄性种质创制新种质及分子标记早期筛选 | 2012年6月 |
45 | 樊睿怡 | 2008年9月 | 罗正荣 | 柿单宁对重金属离子Pb2+的吸附效应研究 | 2012年6月 |
46 | 耿浩 | 2008年9月 | 罗正荣 | 柿单宁对重金属离子Cu2+的吸附效应研究 | 2012年6月 |
47 | 许成文 | 2008年9月 | 罗正荣 | 柿单宁在贵金属回收中的吸附效应研究 | 2012年6月 |
48 | 邓亚 | 2009年9月 | 张青林 | 利用matK和rbcL分析海南柿属植物亲缘关系 | 2013年6月 |
49 | 关雪亮 | 2009年9月 | 罗正荣 | 柿单宁对重金属离子Pb(Ⅱ)的吸附效应研究 | 2013年6月 |
50 | 李慧 | 2009年9月 | 罗正荣 | 基于ndhF序列分析君迁子与其近缘种间的亲缘关系 | 2013年6月 |
51 | 尹婕 | 2009年9月 | 张青林 | 中国完全甜柿早期鉴定的SCAR标记应用和RAPD标记筛选 | 2013年6月 |
52 | 戚贾苡 | 2010年9月 | 郭大勇 | 基于IRAP标记的君迁子居群后代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| 2014年6月 |
53 | 尹欣幸 | 2010年9月 | 郭大勇 | ‘阳丰’甜柿最佳采收期及其最佳贮藏温度研究 | 2014年6月 |
54 | 杨思潮 | 2010年9月 | 罗正荣 | 恭城水柿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| 2014年6月 |
55 | 张平贤 | 2010年9月 | 张青林 | 柿砧木资源多样性评价与优良甜柿品种嫁接亲和性的早期筛选 | 2014年6月 |
56 | 向硕 | 2011年9月
| 郭大勇 | 聚-γ-谷氨酸的施用对柿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| 2015年6月 |
57 | 徐小迪 | 2011年9月 | 罗正荣 | 利用形态学和SSR标记鉴定华中农业大学柿圃疑问株 | 2015年6月 |
58 | 徐阳 | 2011年9月 | 张青林 | DlSx-AF4S标记在部分柿F1代种质花性鉴别中有效性分析 | 2015年6月 |
59 | 张祖瑛 | 2011年9月 | 罗正荣 | 基于与君迁子雄性性状连锁的DlSx-AF4S SCAR标记鉴别柿属植物花性 | 2015年6月 |
60 | 赵妍 | 2011年9月 | 张青林 | 利用与自然脱涩性状关联RO2标记筛选中国柿种质 | 2015年6月 |
61 | 胡双玲 | 2012年9月 | 罗正荣 | “1-MCP+冰温”处理对‘阳丰’甜柿贮藏保脆的效应研究 | 2016年6月 |
62 | 刘奕彤 | 2012年9月 | 罗正荣 | 采用柿皮废弃物制备生物吸附剂去除水体中重金属离子Pb(II) | 2016年6月 |
63 | 闵慧玉 | 2012年9月 | 罗正荣 | 五乙烯六胺改性柿单宁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贵金属Au(III)的吸附效应 | 2016年6月 |
64 | 徐晓梅 | 2012年9月 | 罗正荣 | ‘阳丰’甜柿留树保鲜的效应研究 | 2016年6月 |
65 | 李想 | 2013年9月 | 张青林 | 柿OGI基因及其启动子Kali插件片段在不同花性别种质差异研究 | 2017年6月 |
66 | 蒲旭丰 | 2013年9月 | 张青林 | 柿F1代SCAR早期辅助筛选及其亲本SSR标记鉴定 | 2017年6月 |
67 | 汤红 | 2013年9月 | 郭大勇 | 部分柿属植物iPBS-PCR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| 2017年6月 |
68 | 王思为 | 2013年9月 | 张青林 | 小果甜柿及其F1代DlSx-AF4S和RO2标记鉴定 | 2017年6月 |
69 | 王燕 | 2013年9月 | 郭大勇 | 基于SRAP和IRAP标记的野生君迁子居群取样策略分析 | 2017年6月 |
70 | 符昂 | 2014年9月 | 徐莉清 | 罗田甜柿多倍体诱导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| 2018年6月 |
71 | 李开晗 | 2014年9月 | 郭大勇 | 不同拉枝角度对‘阳丰’甜柿新梢生长的的影响研究 | 2018年6月 |
72 | 刘梦锜 | 2014年9月 | 徐莉清 | 罗田甜柿胚乳愈伤组织诱导和不定芽再生的研究 | 2018年6月 |
73 | 宋晨 | 2014年9月 | 郭大勇 | 台湾鸟柿砧木嫁接不同甜柿品种初步研究 | 2018年6月 |
74 | 王洋 | 2014年9月 | 徐莉清 | 柿属新种德阳柿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| 2018年6月 |
75 | 吴宜梅 | 2014年9月 | 张青林 | 外施GA3和乙烯利对‘鄂柿1号’甜柿的座果影响研究 | 2018年6月 |
76 | 向惠 | 2014年9月 | 罗正荣 | 柿F1代杂交单株甜涩类型鉴定 | 2018年6月 |
77 | 周婷 | 2014年9月 | 罗正荣 | 利用化学改性柿叶去除水体重金属离子Cd(II) | 2018年6月 |
78
| 李淦 | 2015年9月
| 罗正荣
| 嫁接时期对胚培养无根试管苗嫩枝高接成活率的影响及嫁接后观察 | 2019年6月
|
79
| 王晨 | 2015年9月 | 罗正荣
| 基于中国甜柿亲本的完全甜柿新种质的创制及其鉴定 | 2019年6月 |
80
| 王淑婷
| 2015年9月 | 张青林
| 柿品种自然脱涩位点基因剂量遗传效应研究 | 2019年6月 |
81
| 宋江涛 | 2015年9月 | 郭大勇
| 五个甜柿品种在台湾鸟柿砧木上的生长初步研究 | 2019年6月 |
82 | 陈爽 | 2016年9月 | 张青林 | 华中农业大学柿圃种质数据库构建 | 2020年6月 |
83 | 陈思旭 | 2016年9月 | 徐莉清 | 几种中国柿属雄性种质花粉离体萌发条件优化及活力快速检测 | 2020年6月 |
84 | 吴嵘 | 2016年9月 | 张青林 | DkmiR858及其靶基因DkTT12在中国甜柿花青素转运中的功能研究 | 2020年6月 |
85 | 曾才源 | 2016年9月 | 徐莉清 | 几种中国原产柿雄性种质花粉量与花粉直径比较 | 2020年6月 |
86 | 钟儒晗 | 2016年9月 | 张青林 | 利用‘雄株8号’创制完全甜柿新种质研究 | 2020年6月 |
87 | 秦寅书 | 2017年9月 | 张青林 | 小果甜柿和牛眼柿茎尖及茎段离体培养体系建立 | 2021年6月 |
88 | 柏心怡 | 2018年9月 | 张青林 | LAR、ANR基因在不同脱涩柿果实中的时空表达分析 | 2022年6月 |
89 | 涂佳 | 2018年9月 | 张青林 | 小果甜柿与牛眼柿砧木群体RO2和DlSx-AF4S分子标记鉴定 | 2022年6月 |
90 | 张佩琳 | 2018年9月 | 张青林 | 柿杂交实生苗甜涩性状及性别分子标记鉴定 | 2022年6月 |
91 | 周子若 | 2018年9月 | 张青林 | 柿RO2和DlSx-AF4S多重分子标记体系建立 | 2022年6月 |
92 | 郭文君 | 2020年9月 | 张青林 | 柿甜涩和性别性状多重PCR分子标记体系建立及杂交后代鉴定 | 2024年6月 |
93 | 朱静之 | 2020年9月 | 张青林 | 利用三种荧光染色剂移动性检测柿砧穗嫁接愈合状态 | 2024年6月 |
94 | 唐海鑫 | 2021年9月 | 陈文兴 | WD40重复蛋白DkHOS15在柿单宁代谢中的功能鉴定 | 2025年6月 |
95 | 王俊朝 | 2021年9月 | 张青林 | DkWD40-85参与甜柿果实原花青素积累功能解析 | 2025年6月
|
96 | 向梓妍 | 2021年9月 | 徐莉清 | 不同授粉隔离方式对柿杂交授粉的影响研究 | 2025年6月 |
97 | 谢浩瑜 | 2021年9月 | 徐莉清 | 五种不同倍性柿属植株叶片形态性状比较分析 | 2025年6月 |